当前位置是:首页 > 科研动态
田卫疆:凝神聚力、开拓创新,推动新型智库建设不断进步
日期:2015-04-03    来源: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科研工作水平,经过积极筹备和精心组织,新疆社会科学院2015年科研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我首先代表院领导向与会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默默耕耘在科研战线上的全院科研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遵循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从我院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突出重点和优势,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调研为基础,以科研为中心,坚持调查研究一体化,为新型智库建设奠定基础。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认真回顾和总结我院2014年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成绩与不足,正确认识2015年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一步明确今后我院学科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和确定2015年我院科研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继续全面提升我院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加快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步伐。

受院领导班子的委托,我现在作科研工作报告。

一、2014年科研工作回顾

2014年,我院的科研工作在院党委的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研学术工作为中心,各项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科研管理协调服务成绩突出

1、具体负责承办了“天山大讲堂”

2014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我院和新疆电视台具体负责承办了“天山大讲堂”栏目。我院的主要任务是:内容设计、选定专家、审核稿件、联系录播、初审样片等。现已经完成了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内容设计及录制,讲授人共讲授108讲,分别是:《新疆历史与民族史讲座》8讲共11集、《新疆宗教演变史》8讲共8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推进各项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6讲共8集、《去宗教极端化》4讲共4集、《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4讲共4集、《考古》6讲共6集。我院组织样片审阅112次、审阅汉、维、哈三种稿件约60余万字。目前,“天山大讲堂”栏目已在各大主流媒体播放,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2、修订和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和细化科研管理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4年,我院通过了《新疆社会科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实施办法》、《新疆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发布工作管理规定》、《新疆社会科学院横向课题经费管理细则》。

3、批准立项了院级重点科研项目、区情调研项目和要报专项调研项目。

为了推动科研创新,我院在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开展了重点科研项目和区情调研项目和要报专项调研项目的立项工作。科研外事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批准立项了3项院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区情调研项目和5项要报专项调研项目,并下文对结项提出了明确要求。

4、组织开展了社科志、各类蓝皮书、宣传读物的研究编写工作

2014年,《新疆通志·简志》的评审工作完成,启动了我院《年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预测》、《文化发展报告》、《企业发展报告》的研究工作,继续组织人员撰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疆的实践》丛书五本系列宣传读物。此外,我院还接受青海社科院的委托,开展了《西北五省蓝皮书》有关新疆部分稿件的编写工作。

5、配合自治区党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2014年,在“3.01”、“4.30”、“5.22”“7.28”“7.30”等暴恐事件接连发生后,我院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努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主动发声亮剑。经粗略统计,我院专家学者共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200余人次,在《人民日报》、《求实》、《红旗》、《新疆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理论宣传文章40余篇;与新疆电视台合作录制“民族团结大家谈”、“今日聚焦”等栏目,从历史、民族、宗教、经济、法律、社会等不同学科角度深入揭批暴恐势力的分裂本质和险恶用心,严正表达了各民族专家学者的鲜明态度和政治立场,有力地配合了自治区党委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围绕“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八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撰写理论文章20余篇,完成新疆日报、乌鲁木齐晚报、新疆经济报等媒体约稿40余篇。

6、紧密加强与基层研究所联系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入准确了解掌握基层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院在加强赴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更加密切了和地州研究所的联系,有意识地增多了南疆地区的区情调研项目及赴基层宣讲的力度。2014年,院党委研究决定,从科研经费中给各基层研究所和调研工作站拨付10万元经费,用于改善科研设施和条件,极大推动了基层研究所的工作热情和科研水平。

7、积极组织参与第十届社科评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我院科研人员在新疆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中取得良好成绩。我院有20项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5项;青年佳作奖1项。

(二)各类课题申报、立项与结项工作顺畅有序

2014年,我院共计申报各类课题105项。其中:(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39项;(3)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1项;(4)院级重点科研项目8项;(5)区情调研项目5项;(6)要报专项项目9项;(7)新疆法学会项目1项;(8)自治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重点研究项目1项;(9)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项目3项;(10)青年项目7项。

2014年,我院共计获准立项各类课题85项,获得研究经费798.54万元。其中:(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研究经费35.0万元;(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12项,获研究经费240.0万元;(3)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研究经费51.0万元;(4)院级重点学科项目3项,拨付研究经费115.0万元;(5)院级重点项目3项,拨付研究经费30.0万元;(6)区情调研项目3项,拨付研究经费21.0万元;(7)国家民委项目2项,获研究经费2.5万元;(8)自治区自然科学项目1项,获研究经费7.0万元;(9)自治区党建研究会项目6项,获研究经费0.6万元;(10)自治区专家顾问团项目2项,获研究经费12.0万元;(11)要报专项项目5项,拨付研究经费20.0万元;(12)院级青年项目3项,拨付研究经费3.0万元;(13)委托项目34项,获研究经费261.44万元。

2014年,我院共计结项各类课题67项,共计字数913.65万字。其中:(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38.0万字;(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10项,399.9万字;(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基础、辅助项目1项,29.79万字;(4)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160.2万字;(5)院级重点学科项目3项,120.0万字;(6)自治区软科学项目1项,5.2万字;(7)自治区党建研究会项目5项,8.3万字;(8)院级青年项目4项,13.8万字;(9)委托项目25项,138.46万字。

(三)各类学术活动有序开展

2014年,按照全院学术交流活动计划,我院组织召开了2场年度重要科研学术会议,分别为2014年度院科研工作会议和院青年学术研讨会。邀请院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了3场专家学术讲座,分别为邢广程研究员主讲《乌克兰危机及大国博弈》;高兴堂主任主讲《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杨增性与新疆》;纪大椿研究员主讲《“双泛”、暴恐和反分裂斗争》。12个研究所分别或联合召开了10场主题学术活动暨学术年会。2014年度,我院科研人员参加区内、国内、国际各种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咨询会等大、小型学术会议共计340场次,包括:国际性学术会议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2次、区内学术会议216次、院内学术会议50次。其中:举办、协办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2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4次;其他重大学术会议3次。

(四)外事管理与服务规范运作

随着对周边国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术交流的需要,我院外事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截止年底,全年共为4批6人次办理外事出国手续,接待5批20余人次来访活动。我院在外事工作中严格执行外事纪律,积极组织、协调,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外事各项工作。

(五)科研成果取得新成绩

2014年,我院共计出版各类著作23部,论文集1部,译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理论文章362篇,其中:《光明日报》发表文章1篇,核心期刊发文42篇,民文版优秀期刊51篇,《新疆日报》发表文章39篇。编发《新疆社会科学院要报》99 期,《新疆社会科学院专报》8 期,《新疆社会舆情》13 期。其中23篇获得自治区重要领导批示,3篇被中宣部舆情局《舆情摘报》采用。

(六)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获得奖励

2014年,科研外事处于7月、12月先后2次分别兑现了本年度上、下半年重要科研成果的奖励。全年共计奖励成果 208项,奖励182人次,奖励金额共计626740元。

(七)学术刊物和哲学社会科学网站建设取得新突破

四种刊物围绕主题,发挥阵地作用,编发了一批学术水平高、时代性强、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文章。《社会科学》汉文版和《西域研究》继续保持全国核心期刊地位,学术影响进一步扩大。

(维、汉、哈3种文字)的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站突出主旋律,深入做好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已成为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阵地。

图书文献服务、书目数据库、古籍修复保护、图书期刊采购等工作不断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14年,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院科研工作距离建设“疆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科研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学科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学科建设是我院科研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因素。至今,我院尚未制订出全院的学科建设规划,各个学科普遍缺乏经过科学论证的总体规划。有些学科没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课题选题随意性较大,与本学科专业方向相去甚远。有些学科的研究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有些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或者带头人各方面还不成熟,较难担此重任。有些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措施不力,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亟待改善。

(二)科研成果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院科研成果的总量不少,但优秀的学术精品相对较少。科研成果多数层次不高,社会反响不大,服务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有待加强。高水平理论文章太少,每年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与我院目前拥有的副高职称以上科研人员的数量极不相称。在我院已立项的课题中,解决实际问题并能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也不是很多,绝大部分成果仅停留在论文、报告等形式。中青年科研人员申报课题、撰写学术专著和论文的积极性不高,有些科研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委托课题上,这些因素都在制约着我院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

2014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开始双向匿名评审,我院送审的项目中优秀和良好率逐渐降低,打回修改复审的有所增加。自2015年1月至今,不到三个月时间,我院已有5个项目被退回要求修改复审。自治区社科规划办提出要求,希望我院科研人员扎实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成果质量。

(三)学术活动的质量亟待提高

学术交流是扩大知名度、展示一个研究单位科研实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科研环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一种有效手段。我院对每个研究所每年举办学术活动的数量都作了明确的要求,但有一些学术会议,事先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学术会议效果不太理想,甚至流于形式,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四)部分青年科研人员缺乏刻苦学习、锐意进取的科研精神

近几年来,我院高度重视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我院设立了院级青年项目,鼓励青年科研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继续深造和学习。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院科研工作的性质,一些青年科研人员在不坐班的环境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沉不下心,不能以此作为一种事业和职责来作,在理论学习和研究方向上缺乏计划性和目标性,始终不能步入正常的科研轨道。

三、2015年科研工作安排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我国的智库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我院发展来说,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我院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激发全院科研人员的学术热情,以不断提升智库的品牌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

(一)继续将加强学科建设作为科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研外事处要尽快起草完成我院“2015年至2020年学科建设规划”,在报院领导并经各研究所反复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有关程序予以出台。各研究所也要进一步详细讨论制订本学科发展的详细规划。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工作,要使我院的各学科的科研工作有规划和计划、有贯彻和落实,有督促和检查,力争一年取得一小步成绩,五年迈出大的前进步伐。

(二)继续抓紧开展好《年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预测》蓝皮书、《新疆文化发展报告》、《新疆企业发展报告》、《西北蓝皮书》的调研编写工作。

(三)继续抓好各类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项工作,确保国家、自治区课题申报的入围率和立项率。做好院级重点科研项目、区情调研项目、要报专项调研项目以及院级青年项目的立项、研究工作,组织科研人员开展广泛深入调研,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修改横向委托课题的有关管理办法,使之适度有序。

(四)做好“天山大讲堂”协调服务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疆的实践》丛书等宣传读物的编写工作。组织各族专家学者跟踪关注社会形势动态,在关键时刻主动发声亮剑、积极撰写文章、接受媒体采访、开展理论宣讲,积极主动参与自治区的宣传思想和舆论引导工作。

(五)继续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做好“年度科研工作会议”,“青年学术研讨会”,“社科名人讲座”“主题学术年会”等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六)为迎接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相关宣传读物和理论文章,从多领域、多角度反映自治区6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

(七)有序组织开展我院专家学者与周边国家研究机构的交流沟通互访工作。

(八)加强与各地州联系,充分发挥现有地州研究所和县级调研基地的作用,尽可能将地州所科研人员纳入我院科研体制,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我院各研究所(中心)与地州研究所之间资源的共享,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凝集双方的研究力量,力争推出能够引起当地党委领导认可的研究成果。

同志们,当前我院科研工作正处在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巩固和落实好党的群众落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我院建章立制中取得的制度成果,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推进新疆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进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责编: 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