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民族研究
广东民族地区如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日期:2018-12-10     来源:中国民族报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并提出殷切期望,提出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广东要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近年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广东民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广东省委总体部署,结合功能区定位要求,着力推动转型发展,精准实施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做大特强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民族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文化保护等公共服务,同时以特色村镇建设为抓手,“五位一体”推动区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人均收入显著提升。然而,相比于广东其他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滞后,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城镇化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民生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广东民族地区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具体可从以下路径进行突破:

一是切实提高内生发展动力。要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内生动力,凝心聚力抓发展;要让各村各镇开展竞争,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群众自己建设新家园,主动要求干、自己动手干;要在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基层改革探索,以问题倒逼改革,推动地方创新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各级政策优势。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争取把有利的政策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向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试点安排;要把广东省2015年出台的《关于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政策用好用活,经常性研究解决民族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高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实效性。

三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深刻认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广东民族地区要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在促进均衡通达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原则进行前瞻性、差异化布局,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通过交通干线建设,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打通社会化物流与农村间的“最后一公里”,增加地方特色农产品和工业产品附加值。

四是做足绿色生态发展文章。广东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是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条件看,北部生态发展区适合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做足绿色生态文章,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广东已经明确“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的新定位,民族地区要积极推动现有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根据珠三角地区的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健康医养等生态产业。

五是着力提高县域经济产业水平。要以富民为导向发展县域经济,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逐步扩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林下种养基地,做大做强农林产品加工产业,优化完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切实提高合作社组织化水平和农户生产积极性;要鼓励合作社发展成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增强农村内源性发展动力;要统筹整合区域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生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域经济发展结构。

六是积极解决民生就业问题。要有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满足群众的就业需求与生活需求;要采取送教下乡、引进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培训、推动县级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专项培训等积极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七是打造生态宜居特色村镇。当前,广东提出要深入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岭南小镇。广东省民族工作部门也提出要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为抓手来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民宗委与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民族地区要根据区域实际,制定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和岭南小镇培育的总体指标体系、量化发展目标和细化实施办法,扎实推进特色村镇建设。

八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少数民族干部数据库,完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台账;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通过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干部人才的生活待遇问题;要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原文链接

责编:梁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