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综合信息 > 院内专题 > 改革开放四十年
“大通道”公交车承载着城市记忆
日期:2018-12-25    来源:天山网

    新疆日报讯(记者索蓉芝摄影报道)从上世纪80年代穿梭在乌鲁木齐市街头的“大通道”公交车,到上世纪90年代新疆地产的“博格达”客车和“看风景错过站”的木制观光车,再到如今快速、便捷、舒适的BRT和新能源公交车,公交车无疑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乌鲁木齐老一辈人对公交车都有一种情怀,而我对公交车更是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我在公交大院长大,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看公交车从院子里开进开出,我觉得公交车司机很威风,那时我的梦想就是长大后也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

    1979年10月,20岁的我来到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公司参加工作。第二年,我成为“大通道”公交车上的一名售票员。“大通道”公交车是工人们模仿北京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制造的。发动机是从其他车上拆卸下来的,车厢是工人们自己锻造出来的,最终,在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公司大修厂的车间里,被称为“大通道”的铰接式公交车横空出世,填补了当时新疆制造公交车的空白。

    那时,乌鲁木齐市区的路况差,市民也没有私家车,出门都是乘坐公交车,一趟最多能载300人的“大通道”公交车成了城市运输的主力。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当售票员的情景:“大通道”车上拉满了人,连车门都关不上,我从车头走到车尾卖完票,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时,低头一看衣服上的扣子全被挤掉了。

    1981年,我成为7路公交车的一名驾驶员,之后这个方向盘一摸就是37年。当时,“大通道”车内的设施差,每天下班,满身的柴油味呛得家人都离我远远的。冬天,车内没有暖气,玻璃上结着冰霜,开车穿着羊皮大衣都冻得直哆嗦。

    现在,我驾驶309路公交车,从海鸿国际物流港到红桥的21.07公里的路线上,平峰时几乎每位乘客都有座位,即便高峰,遇到乘客多,后台也会用最快的速度调度其他公交车上路,公交车里拥挤不堪的场面不复存在。现在冬天公交车上都配有暖气设备,我不戴手套跑完车,手心也是热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通道”公交车的时代结束了,我开的公交车也越来越先进。

    2011年,乌鲁木齐市陆续开通了7条BRT快速公交线路,市民的出行更进一步得到改善。2015年,第一批新能源车正式上线运营。2017年1月1日,我开上了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不用挂挡、不用踩离合器,一切自动化操作,比以前更轻松了。

    人物档案

    李新民 中共党员,1959年8月出生,现任乌鲁木齐公交集团经营三部21车队309路驾驶员。1977年他高中毕业后下乡接受再教育,1979年10月以来一直在乌鲁木齐市公交行业工作。2003年至今在经营三部从事一线驾驶员工作。先后6次被评为生产标兵、1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17次被评为先进个人。(链接地址

责编: 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