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蓝顶,周围还有几棵高大的沙枣树,毛里夏里甫·哈帕的卫生室坐落在福海县阿尔达乡甘河子三村。9月29日9时,卫生室里已经亮起灯,毛里夏里甫做着准备工作等候村民来就诊。“附近村民以老年人居多,患者常常一大早就到卫生室了。”毛里夏里甫说。
“最近身体怎么样?还头痛吗?”“高血压的药不能停,不然很危险!”面对前来的患者,毛里夏里甫总会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附近有几十户村民,大概有什么病我都知道,他们的病历都在我的心里。”
今年65岁的毛里夏里甫身体大不如前,刚经历了几次手术的他,还没完全康复就投入到了给患者看病问诊的工作中。
说起自己的从医经历,毛里夏里甫笑着说,从小跟着父亲学医,草原需要他,乡亲们需要他。1975年,毛里夏里甫从新疆中医学校毕业后进入福海县阿尔达乡卫生院工作。从此,在广袤的草原上,在起伏的丘陵中,无论春夏秋冬,总能看到一匹枣红马驮着一个瘦长的身影行进在为民治病的路上。
直至现在,虽然已经退休,毛里夏里甫仍然执着地在乡村巡诊。
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的福海冬牧场的牧民不会忘记,毛里夏里甫不顾大雪封山道路险阻,每年都骑着马巡诊每一座毡房里的牧民;齐干吉迭乡牧业二队的加纳古丽至今仍然记忆犹新,1984年9月2日,当她和丈夫放牧时,丈夫突患心肌梗塞,孤立无援的她守在生命危在旦夕的丈夫身边无助地痛哭时,是在牧场巡诊的毛里夏里甫挽救了丈夫的生命……在绵长而艰苦的行医岁月里,毛里夏里甫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落,他熟悉那里的每一座毡房。
“医者父母心”。40多年间,毛里夏里甫为各族患者减免医疗费用20余万元,自己垫付资金5万余元。走进他的家,记者发现锦旗足足挂满了两间屋子,每一面锦旗不仅在讲述着一个动情的故事,也见证着毛里夏里甫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
在毛里夏里甫的影响下,女儿娜孜古丽·毛里夏里甫也走上了行医之路,现在是乡卫生院的一名B超医生,早在几年前就有调出乡镇的机会,可都被她谢绝。
“父亲跟我讲,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现在基层缺少医生,要留下来更好地为基层的老百姓服务。”今年45岁的娜孜古丽已经在乡镇卫生院服务了23年。
“不仅要与人为善,还要发挥所长,用心维护民族团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多年来,毛里夏里甫一有空便去牧区、学校宣讲,他希望用自身的经历带动更多年轻人维护民族团结。
9月27日,毛里夏里甫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面对荣誉,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将继续维护好民族团结,发挥我的余热,多办一些实事好事!”(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