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综合信息 > 院内新闻
新发展理念下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西域研究》编委会纪要
日期:2021-01-25    来源:院杂志社

  2020年12月26日,一年一度的《西域研究》编委会在新疆社会科学院社科大厦召开。新疆社会科学院杂志社刘志昌社长主持,介绍了各位与会编委,有来自我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考古研究所、自治区博物馆等疆内的14位编委参加。因受疫情影响,11位内地编委的评议意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编辑部。

  首先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西域研究》主编刘国防编审向各位编委汇报了《西域研究》2020年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和明年办刊的思路、设想。听取汇报后,编委们认为,2020年《西域研究》取得了不少进步,克服疫情影响,按时出刊;在办刊中,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紧跟学术热点刊发理论文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大幅提升。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编辑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可敬可贺。接着,与会编委围绕《西域研究》的发文、栏目设置以及对明年的栏目选题策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展开评议。会上,未参会的编委们的意见在PPT上进行了播放。

  一、在发文方面。新疆社会科学院苗普生研究员认为,《西域研究》在主动刊发学术研究前沿和热点稿件的同时,要注重稿件的理论水平。新疆师范大学牛汝极教授认为,撰写任何历史,不管西域史、新疆地方史一定要坚持中华史观,中华史观一定是《西域研究》办刊灵魂。新疆大学阿依达尔教授认为中华史观要与办刊特色相结合,比如《西域研究》刊发考古新资料独具特色,这样的办刊特色一定要坚持下去。

  其次,发文要跟踪学界研究热点,刊布新材料,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促进西域史研究的进步。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建议《西域研究》加强对西域地区出土的汉文典籍和文书的整理、对西域地区石窟寺的研究和广义的西域的研究。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增加考古最新发现的报道,要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在新疆田野第一线工作的单位,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等协作; 邀请专家学者对每年国际和国内丝绸之路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认为继续加强考古新发现与文物研究的论文发表,保证新资料、新观点的首发,对探索未知、梳理源流、揭示本源的论文优先考量,提高国内外转载率的影响。做好丝绸之路跨学科、跨界互动的论文发表,图文并茂,把新疆、西域及中亚地区的文明起源和文化交流的研究阐释更加清晰、全面地展现出来,让文章“活起来”。可以适当发表一些重要的国外学者翻译论文,配以国内罕见的图片,因为很多学术界的学者亟需从我们刊物中了解国外学术动态,《西域研究》应该做好这方面的窗口作用和桥梁作用。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建议编辑部考虑选择不同观点的文章同期或分期刊载,学术争鸣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

  二、在《西域研究》约稿组稿方面,编辑要紧跟学术热点、学术研究前沿,主动约稿。苗普生研究员认为,编辑要有工作主动性,按照学术研究和形势的需要,事先组织一批重点稿件。牛汝极教授认为,要主动约稿策划,既要吸引国内传统的老作者,还要注意新的领域新的年轻作者,作者的质量好,期刊的生命力就强。新疆社科院田卫疆研究员建议,约稿要有好的选题,比如“建党百年”“建院40年对各学科的总结”“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治理”和“文化润疆”等,组织院内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撰写,保证文章史学理论的高度。要加强文化史约稿的力度。新疆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施新荣教授认为,当前历史学主要用传统方式在做研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成果不好发表,能否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比如“史源学”进行研究。目前文化史研究薄弱,哲学理论深度不够,在组稿中如何挖掘,期待《西域研究》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认为,继续围绕重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展开专栏性组稿,有意识地引领学术发展潮流,力争取得自己的本土话语权。中国历史研究院李锦绣研究员认为,《西域研究》要关注新文献(包括文书,题记,墓志等)的解读和考古发掘与文物研究,花大力气在这方面组稿,及时刊发最新解读和研究成果。

  三、在栏目设置上,《西域研究》一是要做强传统栏目和常设栏目,打造品牌栏目。王欣教授认为,坚持办刊特色就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求大求全,将特色和优势栏目固定下来,围绕重大与前沿问题连续发力,久久为功,建议将“汉王朝对西域的治理”栏目名称调整为“历代对西域的治理”。武汉大学刘安志教授建议,结合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评价与反映,梳理并总结多年来的办刊经验,确定若干固定栏目,每期刊发3~4篇左右论文,着力经营与打造,使之形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如“吐鲁番文书研究”栏目。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管守新教授结合自身办刊经验建议要注重栏目的整体性。新疆大学周轩教授建议设立更为醒目的栏目名称,如“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历史贡献”。

  二是做好选题策划,创新栏目设置。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研究馆员建议,《西域研究》要有细化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在文化文物方面,突出“文化润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划专题,充分发挥新疆考古文博人的团队优势。新疆考古研究所所李文瑛研究馆员说,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研究中,考古学家应该发挥作用。栏目设置要有创新性,她提出将“考古与文物”栏目更名为“考古中国”。新疆考古研究所伊第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认为,《西域研究》给了考古研究一个大的平台,国家对新疆考古支持力度大,考古学应加强多学科研究。中国社科院马大正研究员建议开设“新疆考古新发现”栏目,继续办好“清代国家新疆治理研究”,增设“民国新疆史专题研究”栏目,以史为鉴,为当代新疆治理提供更多的历史实例;加强研究综述栏目,同时还应选择组织刊发专题性新疆研究综述,为新疆历史研究史积累材料。兰州大学王希隆教授建议,严把政治关和质量关,增加“明朝对西域的经略”“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与治理”栏目。

  三要围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稿件,开设栏目。牛汝极教授认为学术期刊的栏目设计要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新疆社会科学院齐清顺研究员认为,策划栏目和当前的政策发展结合起来,建议设立“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方略和政策研究”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栏目。云南大学刘正寅教授建议适当增加民族史的比重,最好能增加一个民族史的栏目,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西域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并愿意组织一组“民族志文献与西域史研究”的稿子,不仅从一个侧面推动西域民族史的研究,而且还可以通过民族志文献研究揭示出边疆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鉴于当前丝绸之路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与的中亚南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中山大学刘文锁教授建议《西域研究》今后适当设置有关新疆和中亚南亚地区的考古文化遗产研究栏目,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论文。

  四、《西域研究》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平台,推进网络首发,尝试双语出版,开设微信公众号,先期推送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提高期刊的影响力。王欣教授认为加大网络和新媒体宣传的力度,借助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按专题推送新刊布的代表性论文,进一步扩大《西域研究》的学术影响力。故宫博物院王素研究员建议与中国知网合作,选择精品力作翻译为英文,提高国际影响力,组织实施“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李锦绣研究员认为从时代发展看,期刊出版的网络化是必然趋势。目前《西域研究》筹划的刊网融合,正是与时俱进、主动应变之举。

  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王欣教授建议将部分优秀的研究成果用英文的形式,以刊物的名义在国际学术平台发布,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刘安志教授建议《西域研究》每期约请相关专家学者,翻译发表1~2篇国际知名学者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另外契合国家战略需要集中资源与力量创办《西域研究》英文刊,每年出版1~2期,翻译发表中文刊上的重要学术论文,使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从而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进而掌握学术话语权。李锦秀研究员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应与国际接轨,适当增加译文。由于我国学者多能读英文、日文,译文应以非英、日文译作为主。译文的选择应该以经典之作及最新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为主。这些建议意见或许不成熟,但为《西域研究》指出了将来发展道路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最后,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西域研究》编委会丁守庆主任做了总结。丁书记感谢区内编委莅临会议,区外专家函审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为《西域研究》来年发展出谋划策,体现了各位编委对《西域研究》的关心爱护和殷殷期待之情。

  他指出,《西域研究》作为一本历史学类专业期刊,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做好专题策划,紧贴当前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明交流互鉴这些新论述,正确阐明了新疆历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把握住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希望《西域研究》要不断加强与各族学者的联系,刊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稿件,办成研究新疆历史最新成果的发布平台,不断推进新疆包括历史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要学会、用好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断扩大它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学术理论刊物的作用。建议《西域研究》编辑部发动编委、依靠编委的力量启动一个中国西域史研究的蓝皮书。丁书记最后强调,我们院杂志社有四种学术刊物,这些都是我们院的学术窗口,也是新疆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平台,希望每一种杂志期刊都能在坚守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引导社会舆论、传承中华文明、繁荣新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疆社会科学院杂志社《西域研究》编辑部

      2021年1月20日             

责编: 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