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本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哲学研究所 > 科研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意蕴
日期:2008-09-03    来源: 新疆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史,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对于学习和贯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理论变成人民大众的物质力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理论体系总是历史地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萌芽到初步构建到基本确立再到进一步发展,是在历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的,这是一个逐步充实和丰富、深化和完善的历史过程。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邓小平在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称谓。十三大不仅首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认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而且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是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以提升,明确冠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称谓;十五大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括为“邓小平理论”,同时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包含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执政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致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和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的提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视野,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主线、贯穿着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系列战略思想,在认识上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在实践上体现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这一理论体系包含的科学内容和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发展保障,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新的更大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具有的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旺盛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无源之水,它的源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化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从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需要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特征正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前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将继续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通过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因此,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也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同期上升阶段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5年超过10%;2006年经济总量达到26452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10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以独具特色的成功发展模式,创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奇迹。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伴随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住房、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迫切加以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克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的各种艰难和险阻的根本方法,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让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人民大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党的指导思想只有同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党在一定阶段的奋斗目标只有反映人民的真实愿望,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凝聚人民的力量,动员人民卫士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理想和愿望的理论反映,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的旗帜。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任何体系能够指引我们这个当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实践;也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体系能够造福中国人民、振兴中华民族。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选择。十七大报告在论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首先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毫无疑问,我们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深刻认识这一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贯彻的坚定性、实效性。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时代特征,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了时代需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需要我们注意其体系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肢解,更不能只抓个别字句,断章取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关键的就是要把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才能成为行动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尊重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民过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生活的愿望。因此,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成为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责编: 张爱玲